在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众多理论推测中,获得更多支持的是多重小行星撞击学说。1亿6000万年前,小行星“巴普提斯蒂娜”运行在木星与火星之间,突然被一颗直径约55公里的小行星撞碎了,碎片也就成为了巴普提斯蒂娜小行星带。而这小行星带中的碎片闯入了地球的公转轨道。6500万年前,其中一颗直径达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,引发了地球环境的剧变,从而灭绝了恐龙。
这个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陨石坑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。1951年的时候,墨西哥石油公司已经在尤卡坦半岛一带开凿钻井,也因此发现了该区域内有相当厚的安山岩层,安山岩层的形成途径有两种:地球内部地热形成;由陨石撞击产生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地质学家格伦·彭菲尔德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从事石油勘测工作时,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,该陨石坑呈椭圆形,位于尤卡坦半岛港口的38千米以外,平均直径超过了180公里,深度则超过了3200米,分为海下与陆上两部分,是地球表面已知的最大型的撞击地形。
在后来的研究发现中,科学家们发现,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年代约为6500万年前,正好是恐龙灭绝的时代。随之地球上发现更多个在这一时间段形成的陨石撞击坑,这些陨石坑的存在,为“多重撞击说”的观点提供了依据。